杂记 - 走走停停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4年6月10日 下午

北京的天气,雨后的闲逛

上周刚刚吐槽过北京的天气一点道理都不讲,今天就碰到了难得一见的极端天气。

上午还艳阳高照,结果下午突然就8级大风 + 倾盆大雨。

有种劫后重生的感觉

晚上吃完饭去学校旁边的公园逛了逛,此时已经完全看不出一小时前是狂风大作了,一切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,除了稍稍凉爽下来的气温。

公园里只有老人带着小孩玩耍,来过几次这边的公园,奇怪的是虽然在校园旁边,但是基本见不到学生,公园里的圆形平台正在搭建一个「大学生音乐节」的演出现场,不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。

Copilot Again,关于AI和编程的乐趣

申请了一周的 github student pack 总算审批下来了,其中最期待的就是 Copilot 了,在 vscode 上试用了一下,有了很大的进步,无论是操作方面还是模型方面;

看到了一篇文章:ChatGPT 正在杀死编程里的乐趣,虽然有点标题党,但最后一句总结确实挺到位的:

最后,虽然 ChatGPT 给了我一份质量可比肩(部分)人类的 Python 代码,但我并不认为它会在短时间内消灭编程,让程序员这个职业成为历史。里面的核心原因在于:“规划与设计”部分短期内无法由机器代劳。

但不会消灭编程,并不等同于 ChatGPT 不会改变人们的编程习惯。我认为它已经开始在调整人们从编程中获取乐趣的方式了——如果不是直接抹除的话。

不可否认的是,在我浅薄的程序经验里,编程中的两大部分快乐,一个是顶层设计的过程,另一个是 Coding 实现的过程。

而顶层设计的过程其实充满了变数,尤其是当需要与许多人沟通的时候;

真正 Coding 的过程,是一个可以获得「心流」状态的过程,在这个阶段,人将代码编程具体的实现,并进行不断的调试和修改以满足自己所期望的状态,没有第三方的介入,是全身心的投入。

但是 AI 的引入,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,将这一过程慢慢也变成了一个 沟通-讨论 的过程,你需要向 AI 说需求,AI 需要提供 solution,然后你再进行审核,修改;

如何适应这样的转变,是一个需要打磨的过程。

赛博折腾

优化手机首屏

折腾优化了一下手机的首屏内容,把一些常用的 App 修改了一下,不过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。

更新前
更新后

上图左右分别是修改前后的手机首屏。

之前一周 iphone 15pro 掉价到了 6600 元,已经蠢蠢欲动了,但是最后还是没有下手,因为感觉小米13确实找不到太多让我吐槽的东西,感觉目前不太满意的就是 Google FCM 的推送问题,不过这个忍一忍也还好,就是经常需要重启一些软件。

但是如果换了 iphone,会花 double 的钱得到更差的信号,更小的存储,更拉的续航,以及会丢失一些比较重要的功能比如红外遥控(现在开空调啥的都靠手机了)。

想想还是没有太大的必要,暂且放弃。

由 Chrome Mobile App 操作引发的思考

关于主动探寻软件使用技能的重要性。

用了这么多年的 Android Chrome,第一次发现原来左右滑动顶部的状态栏可以切换标签页。

然后主动探索了一下有没有更多类似的快捷操作方式,果然,下拉状态栏还可以直接展示标签页,有时间可以通过查看 chrome://flags 探索一下更多的 feature。

阿里云在线 100 天了

这个机器是花 500 在闲鱼上买的 3500 的代金券,一口气开到了2030年。

一个月可以用 200G 单向的流量,阿里云的香港线路是联通的 4837,总之就是快,稳,狠。

这台机器的存在也是我退出 VPS 圈的最大的原因。这几个月体验相当棒,不管是在什么时间都是一样的稳。

关于延迟

阅读缺失和自由碎片时间

最近一周的阅读量明显变少了,而且电视剧也没怎么看。

最明显的原因感觉就是出现了「需要做的事情太多」的情况;我是一个比较难切换上下文的人,所以虽然工作当中有许多的自由、碎片化的空闲时间,我也没法拿出来把另一些「正事」推进一下。

于是最近的主要「高质量(主观)」阅读内容主要来自三个渠道:

  • Twitter
  • 小宇宙
  • Telegram Channel

许多科技相关的前沿讨论都是在 twitter 和 tg 上看到的,感觉应该算是对这类问题讨论最深刻的地方了。

同时最近也特别喜欢关注一些 vlog 类型的博客散文,毕竟生活不只有奔跑和焦虑。

From: https://x.com/anqirocks/status/1738844930204913917

我有一个避免焦虑、获得平静的小妙招。 就是逃离同温层。

比如,不看脉脉、不看小红书的大厂人相关任何话题、不看微信任何大公司八卦、不看bilibili 任何考证考公攒钱视频。 我不太需要。

我有自己的海域,有自己的海湾,有自己的潮汐。

我关注家里人吃穿和心理状况。

关注人如何具体地爱和宽容忍耐另外一个人。

关注第一次吃到的东西,大自然的气味。

关注科技,关注独立的探索者,关注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。

随着一些大事的快速逼近,面对随时可能大变的结果,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十分有限,我更加意识到和自己稳定共存的重要性。

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.


杂记 - 走走停停
https://moreality.net/posts/540/
作者
Moreality
发布于
2024年6月1日
许可协议